“学涯外语讲坛”第六十一讲:杨炳钧教授

发布时间:2023-06-01   浏览次数:

讲座题目:语法隐喻理论以及非限定性研究

主讲人:杨炳钧教授

讲座时间:2023年6月6日星期二13:40 -

讲座地点:威廉希尔8号楼108报告厅

讲座摘要:隐喻研究历久弥新,是语言学交叉学科中最受重视的领域。隐喻理论可分为四大类:聚焦于词汇意义的,包括“替代论”“类比论”“纠缠论”;聚焦于概念意义的,包括“情感论”“互动论”“映射论”;聚焦于语法变异关系的是概念语法隐喻;聚焦于交际意义变异的则是人际语法隐喻。后两者统称语法隐喻。作为二十世纪语言学重大发现之一,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上揭示了语言表达的变异机制,应用上则在知识建构、课堂教学、翻译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应用。不仅如此,语法隐喻理论对语言学领域的疑难杂症有特殊理论价值。本报告以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非限定性问题入手,借助语法隐喻理论的并发现象以及完全实现原则可以发现,非限定小句是介于词组与小句之间的语法单位,普遍存在于人类自然语言中,其基本用途是表达介于“主过程”和“次过程”之间的“中间过程”。主过程必须包含限定动词,具备完整的参与者角色和语气。次过程则凸显环境成分,由介词短语实现,既无参与者角色又无语气。中间过程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没有语气成分,由非限定小句实现。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来看,非限定小句是介于隐喻式与一致式之间的中间形式,属于半隐喻化表达,非限定词有可能成为典型的名词化或者形容词化表达,属于典型的概念语法隐喻。

专家简介: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2016年起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22年任副会长,目前担任Target多语版编委,Springer韩礼德图书馆书系编委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15;2022),省部级项目3项。合作或独立署名发表12篇SSCI及A&HCI研究论文,C刊论文39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19部,其中3部专著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即:Non-finiteness: A Process-Relation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Language Policy: A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 Approach (Routledge, 2017; with Rui Wang)以及Absolute Clauses in English from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Springer, 2015; with Qingshun He)。研究方向为功能句法、语法隐喻、话语分析。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威廉官方网站

2023年6月1日

上一条:2022年度研究生校级科研结项名单公示
下一条:威廉希尔研究生“学涯外语读书会”活动预告(第14期第8场)